揭秘中国版伊顿公学——“天价”包玉刚实验学校到底有多牛_
关注亿启,连接教育
Follow EQE,Connect Education
全文近6500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基础信息
建校背景
2007年,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已故船王包玉刚先生华诞90周年及香港回归10周年,包玉刚先生的长女包陪庆教授、外孙包文骏先生以及谭茀芸教授携手创办了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
包玉刚爵士始终心系祖国发展。在取得政商各方的成功之后,他仍不忘“教育强国”的夙愿,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他曾捐资兴建交通大学图书馆、宁波大学并巨款设立中英友好基金、浙江大学基金会等。1986年6月9日,由中英两国政府及包玉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签约仪式在英国首相官邸举行。该计划为1600余名赴英留学的中国学子提供了奖学金。为期十年的“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契合了当时的国际环境,得到了中英两国领导人的赞同与支持。该计划不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为中英关系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从左到右为:包文骏先生、包陪庆教授以及谭茀芸教授
包玉刚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包校)是一所具有开创性与国际视野的民办非营利性双语学校。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高中与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均由上海起然教育管理咨询公司举办。该公司由香港环球教育集团有限公司(World-wide Education Group Limited)百分百持股。包文骏担任香港环球教育集团总裁、起然教育法定代表人以及包校常务副理事长。
作为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的外孙,包文骏先生有多重身份,但他最看重的是其中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创办人身份。他始终践行外公与母亲教育报国的理念,继承家族爱国爱乡的传统,在促进沪港两地的交流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包校下设小学部、初中部与高中部。其中,小学部(1-5年级)与初中部(6-8年级)同属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提供小学、初中学历教育。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高中则负责为高中部(9-12年级)学生提供高中学历教育。初中部与高中部合称为中学部。
治理结构上,包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理事会成员为教育、商业、金融以及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理事会对学校发展总规划和主要方针政策进行决策,校长负责贯彻执行。此外,包校还设立了导师团与顾问委员会。两者在课程搭建、师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历程
2007年9月
包校小学部正式开学,共有1-3三个年级
2009年
小学部迁入长宁区武定西路新校园(原省吾中学旧址)
2010年9月
小学部新校园正式启用
中学部选址于松江区泰晤士小镇内
2011年
中学部正式启用
2015年
通过国际文凭组织(IB)授权
加入国际学校协会(CIS)
2017年
获得CIS及西部学校与学院教育联盟(WASC)认证
初中部(虹桥校区)正式启用
学校规模
包校共有三个校区,目前约有1600名中外学籍学生,平均班级人数约26人,师生比近1:6。2021年包校招生简章显示,包校小学部1年级共设5个班,招收学生总数为120人,其中大陆籍学生约占57%,港澳台地区及外籍学生约占43%。
小学校区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长宁区武定西路,占地7108平方米。校内设有多间艺术教室,可以满足绘画、陶艺、合唱、乐器练习等需求。校区还拥有藏书近20,000册的多功能图书馆与可容纳600人的礼堂。此外,为满足学生亲近自然与休闲娱乐的需求,小学校区配备了屋顶花园和空中游乐场。
初中校区即虹桥校区位于虹桥路历史风貌文化区,占地约10000平方米。初中校区以明日校园为设计理念,规划建设STEM中心、音乐和表演艺术中心、多元化公共活动空间与室内体育运动中心等设施。
高中校区坐落于上海历史悠久的松江区泰晤士小镇,占地57000平方米,共有四幢大楼,集学习、运动、表演展示和住宿为一体。
学校文化
使命
包校以“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为三大办学使命,旨在为明日中国创设世界级学府,培养学业优异、价值观正确和品格优秀的栋梁之才。
发展全人教育即始终把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应具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包校教育的主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传承中华文化即教育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鼓励学生在与其他国家、民族的交往沟通、相互学习中,融合发展并创新中国文化。
拓展国际视野即将学生培养成熟练掌握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富有影响力的全球各领的域领军人物。
愿景
为明日中国创设世界级学府,培养价值观正确及学业优异的栋梁之才和世界公民。
核心价值观
仁:乐于助人、待人友善、富有爱心、心地善良、能慷慨地为他人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便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直的抉择,诚实、公正。
平:能意识到他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处事方式。所有事情并不是以个人情感为转移的,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周道的处事方法。
学生品格素养培育
包校希望能够培育出拥有自信、充满好奇、积极投入、善于创新、勤于反思的学生。
办学特色
包校提供创新的双向沉浸式双语教育与创新课程,倡导全人教育,致力于学生在智力、情感、体魄、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为学术强、专项精、品格优、国际观、中华情、气质佳、身心健的21世纪世界公民。
招生情况
包校设招生处负责招生,并秉持透明度、专业化、有效性三大原则,吸引、招收和服务能够认同并坚持学校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的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收费情况(2021-2022学年)
学费涵盖与课程相关的费用和教育成本以及所需教学设备费用,还包括教学书本、学习材料、其他供应品、学校活动等费用。此外,由于小学与初中阶段实施走读制故不存在住宿费用。
招生对象及要求
包校在年龄、户籍、开放申请年级、学生与家庭素质、学生录取标准等方面设置了录取条件。此外,包校还自主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和测试来了解申请学生掌握资源、技术的能力及其学术潜力。
教育体系
学术教育
为贯彻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包校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术教育均采用“中国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及国际教学方式相结合。
小学部
探索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内容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领域。其中人文课程帮助学生发展知识、技能和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个人和社会认同感。科学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现象,获得技能、思维过程、知识和与科学及其调查相关的技能。探索课程旨在鼓励学习者在品格素养、国际化视角与学科三个方面全面发展。
视觉艺术旨在培养理解并享受艺术的儿童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保持他们探索艺术可能性的自信。该项目更强调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学习目标,融入了4C(即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ommunication沟通、Cooperation协作及Creativity创造力)培养模式。信息技术的学习包括五个部分:学习应用、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技术、增强与虚拟现实、设计。
初中部
初中部共设有10门课程。除数学、英语、音乐、视觉艺术、体育与健康外,初中阶段还设立中文、综合科学、人文、戏剧、信息技术五门创新课程。
中文语言课程以上海标准语文课程为基础,融合中华文化基础课程和文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之美,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该课程由语文基础课程、中华文化基础课程和文学课程三个部分组成。
综合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双语核心课程,包括四大领域:科学探究、生物、化学和物理。科学探究主要内容为思考、评判证据、规划调查工作、记录和数据分析,其学习目的在于巩固生物、化学和物理知识。
人文课程主要由历史课程与地理课程组成。地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历史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历史事件和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进步的主要脉络和发展趋势。
戏剧课程分为三大部分即创作、表演与反馈旨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理解力,让学生探索并了解戏剧元素的运作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编程和物理计算。该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在实践、创造及创新、交流及合作、信息获取及加工、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决策方面的能力。
高中部
高中部采用剑桥IGCSE课程及国际IBDP(Diploma Program,即大学预科项目)课程,同时还开设四门中国课程(即语文、地理、政治和历史)。
IGCSE课程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成熟的初中课程体系之一,也是申请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英国名校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衔接IB课程的基础。在10年级即将结束时,学生将参加由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举行的外部考试,以此来获得IGCSE证书。
IBDP学制为两年,该项目毕业生受全世界多数大学的青睐。在12年级即将结束时,学生将参加IB全球外部统一考试,达到相关要求,并成功完成三门核心课程,以期获得IBDP文凭。
学生按照包校课程方案经过完整的高中学习经历达到相关课程学习的要求,并通过本市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合格水平者,颁发统一制作本市普通高中毕业文凭(加注“国际课程班”)。
9年级学科体系
上表中,中考指中考课程,北京即北京版课程。九年级开设12门课程,是上海课程与IGCSE课程的独特融合。学生们将通过同时学习中文和英文深化知识学习,拓展词汇量,并达到义务教育的各项要求。
从九年级开始,各学科老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以确保学生为十年级IGCSE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九年级期末全体学生参加包校中考,该考试旨在测试学生是否为学习国际课程和升入高中部做好准备。
10年级学科体系
在10年级即将结束时,包校学生将参加由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举行的外部考试——剑桥全球测试(CIE,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的一部分,以此来获得IGCSE证书。
11-12年级学科体系
11到12年级两年时间里,包校学生将会准备面对在12年级即将结束时举办的IB全球统考,以此获得IBDP文凭。
IBDP课程包括语言与文学研究、语言习得、个人与社会、科学、数学、艺术6个学科组和3门必修核心课程——知识论(TOK)、拓展性论文(EE)以及创造力、行动与服务(CAS)。此外,IB课程根据难度还分为标准水平(SL/Standard Level)和更具挑战性的高级水平(HL/Higher Level)。
中国文化知识体系
包校注重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中国文化课程贯穿包校1-12年级。课程涵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宗教、政治、历史、地理与经济、艺术、体育、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
品格教育
为了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包校将品格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课业之中。包校以八项意志品质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品格教育课程体系。
包校小学部开发了一套完整且全面的人文关怀项目,帮助学生在在校期间发展包括道德品格和智力品格在内的核心素养并培养自我调节情绪等的能力。
此外,包校小学部的人文关怀项目还借鉴和整合了诸多不同的内容,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品格教育核心组成部分的Second Step课程内容以及社区服务学习项目。
初中部品格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必备技能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课程强调对包校核心价值观和品格素养的学习和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课程内容包括同情和沟通、预防欺凌、情绪管理、解决问题等。
高中部在包含初中部品格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以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老师和学生运用日常生活实例探讨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他们将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包校价值观,并通过演讲和海报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言行和收获。
知行中国项目
知行中国活动项目创设的初衷是践行包校的三大办学使命,为学生提供课堂外的学习机会。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学生放下课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外面的世界,并从中获得乐趣,挑战自我。知行中国项目设有不同的出行路线,学生可以根据喜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学习并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升学与生涯指导
包校设置升学与生涯指导办公室,旨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解高等教育的机会。每学年包校都会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
9年级起,升学与生涯指导老师开始帮助学生检索大学并计划暑期活动,包括学术深造、实习以及社区服务等。
10年级开始,每位家长和学生都会收到一份全面的升学与生涯指导手册,涵盖丰富的升学与生涯指导信息。春季学生们将参加SAT和ACT模拟测试,以了解自己更适合哪项考试,并与升学与生涯指导官制定个人考试计划。学生可自愿参加莫里斯比职业测评,并就测评结果与公司代表展开讨论。家长们将受邀参加家长会、工作坊以及每月的咖啡时间活动,与升学与生涯指导官进行沟通,以了解升学指导时间表并就其疑惑寻求解答。
11年级学生将在升学与生涯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大学申请清单,列出可考虑申请的院校。期间包校会定期组织升学与生涯指导工作坊。工作坊主题将包括:英美大学的比较、文理学院介绍、个人陈述、补充论文、申请截止时间等等。升学与生涯指导官还将与每位学生召开个人会议以及家庭会议,讨论大学调研、发展方向、考试和其它相关事宜。
12年级,升学与生涯指导老师将继续与学生进行个人会谈,就申请流程、文书撰写、申请表格填写等具体问题答疑解惑,为学生升学提供支持。
2021年,包校高中毕业生收到了45枚世界排名前30位大学的offer,其中有8枚offer来自排名前10位的藤校。录取情况位居上海民办学校前列。
校园生活
课外活动项目
课外活动项目分为四个部分:中国文化活动、体育项目、表演和视觉艺术以及拓展活动。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外活动。
初中阶段,包校鼓励学生在进入高中专攻某些领域之前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培养多种才华。学年分为四季,每一季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报名不同的活动。学校会在学生做选择时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每人每季须至少选择一项体育活动。
高中部较初中部增加了CAS/社区服务。包校与当地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
拓展课程
包校小学部及初中部拓展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沟通和领导能力、培育艺术和体育素养、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部课程包含语言文学类、STEM科学类、体育类、表演艺术类和视觉艺术类等五大类约六十多门课程,初中部课程包含语言文学类、STEM科学类、表演艺术类和视觉艺术类等四大类约二十多门课程。
暑期活动
包校暑期活动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可以从一系列主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其中包括学术类、科技类、艺术类、文化类、运动类等。
2021年暑期,包校为1-6年级的孩子举办了包括建一座城、小小演说家、艺术创意班等多个暑期活动项目。
家校协力会(PTA)
家校协力会成员包括全体包校家长、教师与行政员工,旨在作为桥梁促进家长和学校管理层、行政人员、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成员可以针对学校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协助组织学校大型活动,维护学校良好声誉。
PTA设功能委员会及例会。家长毛遂自荐并经委员会通过后即可出任功能委员会主任。家长关心的议题可通过与对应功能委员会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得到改善或解决。功能委员会会议由该委员会主任召开。例会召开时间通常为每月第二个星期一。每年的第一次例会都将任命PTA执行委员。
执行委员会会议由主席、四名PTA执行委员、两名学校校长以及各年级的家长代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家长俱乐部
包校设立了包括老爸足球队以及Run-A-Way俱乐部在内的家长俱乐部以促进家长间、家长与学校间、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
Run-A-Way俱乐部是由包校家长在2009年发起成立的非营利的户外运动组织,目前有600余名成员,主要活动为组织学生与家长进行徒步和骑行。俱乐部的传统活动包括在两年之内完成“两湖三岛”骑行。“两湖三岛”是指太湖、千岛湖、台湾岛、崇明岛与海南岛。此外,每年俱乐部还会举行成长之旅活动,组织成员从小学骑行至中学。
老爸足球队成立于2014年,成员包括包校家长和老师。除了参加上海大师足球赛,老爸足球队还定期集会,积极参与家校联动,协助学校开展孩子们的足球训练。
包校基金会概况
包校为非营利性质民办学校,前期运营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包玉刚家族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为传承教育品质,实现世界级百年名校的愿景,包校需要在校园建设、优秀师资、奖学金助学金、全人教育、信息技术等各大领域进行持续的投入。基于此背景,包校于2010年成立基金会。
包校基金会是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税务局认可的慈善机构。基金会在国内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包玉刚基金”专项基金接受赠与;在香港、美国等地则与赠予亚洲合作接受捐赠。在上海、香港和美国有纳税义务的捐赠人均有可能根据当地规定获得捐赠税收的减免。
截止2020年,创办人家庭、基金会会员、热心家长和众多社会人士已向包校捐赠逾1亿人民币。
基金会成立了三个个重点项目,分别为会员项目、奖学金与助学金项目及校园设施铭名项目。
奖学金及助学金的发展是基金会的一项重点项目,用于激励学业优秀的学生,更为经济条件不足的精英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校园建设是基金会战略规划的重点支持领域。通过校园设施铭名项目,包校希望表达对捐赠人的认可与感激,并培养包校的慈善捐赠文化,帮助学生成长为富有同情心、具有奉献精神的世界公民。
目前包校已有多位慈善人士捐资成立铭名校园设施,例如吴文政多功能厅、持恒健身中心、袁天凡陶艺教室、伊仔师生荟等。
图为袁天凡陶艺教室
研究团队:亿启教育研究院
亿启教育研究院隶属于亿启教育(EQE)
亿启教育系亿翰智库教育板块业务运营主体,融合亿翰智库和启源国际教育双方优势而设立,定位于国内领先的教育产业战略服务平台(Domestic Leading Education Industry Strategic Service Platform)
核心业务为产业研究、教育服务及数据科技三大板块,以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客户的教育产业发展诉求为目标,集成提供教育产业综合解决方案。亿启融合战略咨询、教育测评、运营管理及教育科技等业务,为政府机构、政府产业平台及区域开发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教育产业战略咨询服务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归亿翰智库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亿翰智库(ehresearch)
感谢配合!
tags:2022-04-24
2022-04-22
2022-04-22